郑重承诺:本站支持论文查重报告真伪验证,杜绝一切学术不端行为!
会计学全日制研究生分两种,会计学硕和会计专硕。会计专硕即是我们俗称的mpacc。
会计学硕的教育更偏学术,必须发论文才能毕业。mpacc的教育一般是学术导师➕企业导师,需要有一份合格的实习才可以毕业。相比较之下,学术研究生的难度会更大,更加需要同学在研究生期间深耕专业知识,提升理论素养。
接下来谈一谈会计学论文。主要分规范类论文和实证类论文。规范类写作通常是案例写作,寻找目标案例,提出问题,寻找方法。实证类需要收集大量数据,运用相关理论支持,从数据中计算出结论。
近年来更多的会计学优秀的论文都是实证类,因此几乎所有会计专业的研究生都要学习实证软件和计量模型。一般用到stata,eviews,spss,这时候对概率论,统计学就有要求了,否则软件学不懂,看不明白。不过也不用太担心,不用全都懂,主要侧重会用。
下面聊一聊目前国内(大陆)会计研究生的三年是怎么度过的。也有的是读两年,我个人是三年,所以我主要写三年的供大家参考。
研一: 上课+做课题或做项目,带博士的老师一般不会给布置很多课题任务。这一年想要优秀得到国家奖学金啊,一等奖学金啊,都是需要做课题发论文的。我的研一就是几乎每天十二点才回寝睡觉,每天在找数据,做实验,看结果的过程里轮回。一遍一遍否定自己,又一遍一遍重拾信心。没有参加课题不写论文的同学会很轻松,研究生课程不是非常多。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考CPA了,这时候几乎所有会计研究生都会报考,备考。也有人备考税务师等等。
研二: 学硕开始全身心准备要发的论文,专硕开始实习。也有例外,比如优秀的一部分开始直博,学硕发完论文且导师同意的开始实习。研二也要开始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答辩啦。想要读博的同学这时候就在疯狂产出论文,寻找目标导师。
研三: 整个一年都在写毕业论文,期间部分导师课题继续做,也有cpa继续复习和备考。最重要的环节还有找工作和开始读博的申请。
总之,研究生三年非常短暂,但是确实成长飞快的三年。
个人认为研究生教育相比于本科教育,更侧重培养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。经受了这阶段教育后,可能会更有勇气和信心,迎接人生的暴风雨。不过建立在这几年是认真度过认真做事学习前提下。
以上都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和想法,和自己的经历有关。仅供大家参考,希望对读这篇小红书的你,有所帮助。